为了进行颗粒级配试验,有必要对其进行筛分。
筛选测试将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果。首先,清楚地知道每个筛子的累积残渣百分比;其次,细度模数。这两个结果是通过比较或计算筛余物的累积百分比得到的。
在颗粒分析试验中,根据级配曲线可以得到D60=8.3mm,d30=2.4mm,D10=0.55mm,从而判断土样的级配。
判定依据如下:不均匀系数Cu
Cu>10为良好级配,但Cu过大表明中间粒径可能缺失,属于不连续级配,应同时采用曲率系数CC进行评定。
土样级配良好。
扩展数据:
良好的级配意味着粗颗粒的空隙由中等颗粒填充,中等颗粒的空隙由细颗粒填充。因此,砂体可以形成最致密的堆积状态,孔隙度达到最小值,堆积密度达到最大值。
达到节约水泥、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的。
显示颗粒大小(反映细度模数)并反映级配质量。从砂的来源上讲,砂一般可分为细砂、细砂和河砂。细集料的物理常数包括表观密度、体积密度、孔隙率等。分级测试是筛选测试。取500g样品,在一套标准筛上筛分,分别计算筛上留样的质量。然后根据“留着率”、“累计留着率”、“累计留着率”进行计算,绘制出细骨料级配曲线。三。粗度根据细度模数MF计算:[(a0.15 a0.3 a0.6 a1.18 a2.36)-5a4.75]/(100-a4.75)。参照国家标准:GB/T 14684-2011建筑用砂。
根据细度模数,砂可分为粗、中、细三种规格。细度模数:粗:3.7~3.1;中:3.0~2;细:2.2~1.6。细度模数不是细骨料的级配参数。
如何确定砂的颗粒级配?
根据jgj52-2006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料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》,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应通过筛分试验进行评定。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砂的细度模数,以评价砂的细度,并与行业标准规定的级配区进行比较,认为砂粒级配合格。
怎么确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与粗度?
土的级配曲线是根据粒径试验结果绘制的曲线。它用对数坐标表示。横坐标是粒径,纵坐标是小于(或大于)某一粒径的土壤重量(累积百分比)含量。它反映了土壤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。它是直接反映沉积物样品粒度分布组成的几何图形,也是计算相关特征值和数据整理的重要依据。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,可以粗略判断土壤的平整度或级配良好。
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如何评定?
级配砂石的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可采用纯砂垫层、1:1级配砂砾垫层、石:砂=7:3、级配碎石垫层、石:砂=3:7垫层。以上两个级配均为垫层级配。此外,为防止冻胀和湿软,应注意小于0.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。在中湿路段作为沥青路面垫层时,应在级配中加入石灰,并适当增加细料,石灰掺量占细料的比例,目的是提高垫层的强度和稳定性。级配碎石有时用作垫层,称为级配碎石垫层。级配碎石粒径要求在5~40mm之间,25~40mm含量不小于50%。
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?
粒径分布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相互匹配的情况。相同粒径的砂土孔隙度最大。如果大颗粒之间的空间被中等颗粒填充,而中等颗粒之间的空间被小颗粒填充,则沙子可以形成致密的体积,并且可以使孔隙度最小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