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来就是心软人,
胸有慈悲大爱心。
爱老怜贫行善事,
我佛护佑福寿身。
年少时,我们会因为爱而不得 、痛苦、悲伤、想要的得不到等等因素而号啕大哭,以为这就是悲伤的极点。
长大后,再渐渐明白了人海浮沉之后,我们才发现,那些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再也不是伤心之事或是痛苦的过往经历,而更多的变成了感动、心酸的画面常常令我们喜极而泣。
记得我小时候,看到我二婶看电影每次看到里面有人在哭,她就会立马流泪,有时候连忙叫她女儿给她递纸巾过去,她说,她最不能看别人流泪了,一看自己就忍不住。
以前我不能理解,我们在旁的亲戚也会笑话她,怎么可以这么快就酝酿出了情绪,我也很好奇,她在生活里并不是一个很弱的女人。
直到长大之后,我自己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时,我才理解了这种情绪。
很多时候,我流泪都会是禁不住笑着笑着就流下来了。比如在今年国庆时的国家七十周庆时,习主席阅兵的画面,还有后面展现我国实力时的画面,再看到一些影片里,我们国家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,我真的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跟做人一样太不容易了,我也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。
长大以后,我们的眼泪总是会为了值得的事而流,却从来不会是因为自身痛苦,痛苦的事心理承受过了也就罢了,唯有感动是需要情绪的宣泄的。
我分析这里面大约有几层意思。
首先,你具有“仁”的力量,具有感受力。
孟子说,仁者爱人。这个“仁”字有仁爱、充满慈爱之心的意思。但是,“仁”背后隐藏的一个意思是“充满感受力”,有一个词叫做麻木不仁,这里就突出了感受力。麻木不仁,就是没有感受力了。
仁的前提就是有感受力,然后才能有仁爱之心;你能代入场景,就像自己经历了你所看到的画面一样,所以就容易感动落泪。
用西方的话说,这叫“共感力”或“同理心”,有了这个前提,你才能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。
认真体会“仁”,你不但有仁爱之心,还有智慧。因为你能洞察场景,感受到细微之处。
其次,看到某些画面容易让你联想起自身境遇,泪是为自己流的。
人经常都是借别人的故事,流自己的眼泪。一个温馨的画面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故事?
第三,恐怕你的生活过于单调,在现实中缺乏各种生活体会。
人就是这样,缺乏现实中的丰富感受和体会,就会发展内心的敏感。
善良,慈悲的情怀!
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,有的人泪点低,有的人泪点高。或许说有的人控制能力比较强,而像你一样的也许只是太感性,这个和脆弱是没有关系的。为什么小时候的我们没有这种感觉,而越长大越有各种让我们泪崩的瞬间。只能说生活的阅历让我们对这些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越理解,就会容易产生共鸣。进而让我们的感情也融进去,亲情也好,爱情也好,还有敬佩之情,看到某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,我们都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。我们一样,都是感性的人!
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,看到感人的事,都会触到泪点,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,我更平凡。
说明你很感性,也很善良,还有可能你经历的伤害太多了,所以看到人性的光辉的时候你觉得感动
几方面原因:1、心灵善良。2、本身多愁善感。3、某种程度的缺爱。
那只有一个原因,说明你是个知恩感恩心地善良,容易被感动的人。这种性格非常可取,但也得注意别被別有用心的人所欺骗!
那是因为你心地善良。情感上也比较敏感感性的一个人。对别人的苦难或者是幸福感同身受。